测绘栖居的诡异中国新电影中的环境灾难生态无(21)
谢柏轲:《电影里的中国:当代中国电影的参照格》(伦敦:李克逊,1999),第15-16页。根据他的说法,在影片结尾的祈雨仪式中出现的水罐,是溺水的翠巧的化身。
杜博妮:《黄土地》,第34页。
谢柏轲:《电影里的中国》,第30页。
同上,第34页。
中国1949年以后的生态退化,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砍伐森林,主要是把森林变成可耕地以养活增长的人口。"开荒种地"是最受诟病的毛泽东时代的口号,不仅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功利主义与毛泽东的农业扩张主义,还反映了毛泽东对土地盲目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。利害攸关的不是开荒的实际办法——如对森林毁灭性的挥砍与放火、伐木与清除,而是处于生态转化核心的权力、劳力、资本与社会公正的运作。有许多"绿色影片"或小说讨论了森林砍伐的问题,如《原野》(凌子,1979)、《孩子王》(陈凯歌,1988)、《美人草》(吕乐,2004)、《天狗》(戚健,2006),以及阿城的中篇小说《树王》(1984)。尤其是与《黄土地》写于同时的阿城的《树王》,突出了古老的神树被砍及其带来的对自然与人类共存的悲剧性影响。古代神话中对树的仁慈能量的崇拜,参见詹姆斯·弗雷泽影响深远的著作《金枝:巫术与宗教之研究》(纽约:麦克米兰出版社,1922),特别是第九章"树神崇拜",第109-135页。
瓦尔特·本雅明:《摄影小史》,收入埃德蒙·约夫科特与金斯里·肖特尔译《单向街》(伦敦:左翼出版社,1992),第243页。
瓦尔特·本雅明: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》,收入汉娜·阿伦特编介、哈里·佐恩译《启迪》(纽约:舍肯出版社,1968),第236-237页。
本雅明:《摄影小史》,第244页。
同上,第243页。
安德鲁·罗斯:《芝加哥黑帮的生命理论:自然对社会的债务》(伦敦:左翼出版社,1994),第171页。
布依尔:《为一个危机中的世界写作》,第18-26页。
王跃进:《电影他者与文化自我?对电影文化身份的去中心化》,收入《广角》第11期第2号(1989),第35页。
黄承旭:《生态全景敞视主义;使生态危机问题化》,收入《大学文学》第26期第1号(1999年冬),第137-149页。黄承旭融合了福柯"权力与统治的全景敞视主义"的概念,将"生态全景敞视主义"界定为一种权力的不道德游戏、对绿化话语的利用,从而"建构一套生态语法,将生态问题概念化、符码化,以拯救危机中的资本主义"。换句话说,按黄承旭的说法,生态全景敞视主义"通过伪造主体自身、捏造他们的利益,为维持当下的权力关系服务"。
布依尔:《为一个危机中的世界写作》,第246页。
胡勘平、余晓钢:《忧愁之水上的桥:新闻媒体在推动中国江河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方面的作用》,第125-139页。
辛西娅·迪特英:《后自然小说:1980年代小说中的毒性意识》,收入切瑞尔·格罗特菲尔蒂、哈罗德·弗洛姆编《生态批评读本》(雅典/伦敦:乔治亚大学出版社,1996),第246页。
布鲁斯·斯特灵:《魔裂星球》(纽约:爱司出版社,1996),第226页。
同上,第232页。
文章来源:《诊断病理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dblxzz.cn/qikandaodu/2021/0223/385.html
上一篇:电影病理学与现代电影理论转型
下一篇:成年羟化酶缺陷症二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